经验特色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写好“三个聚焦”党建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路径,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民办高校中的政治引领作用,聚焦主责、聚焦主线、聚焦主业,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书写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篇章。
一、聚焦主责,塑造“三方协调”新机制
1.把方向,完善顶层设计
学校把党的建设写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章程》,积极探索办学治校与管党治党的有机融合,保证党委书记按程序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严格执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并大幅提高党委班子与行政班子成员的交叉任职比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办学过程中的政治领导、决策参与和监督作用。学校建立了学校党委、董事会、行政班子“三方协调”机制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制订并落实了党委会、行政办公会议事规则,严格实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学校的机构设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重要事项,同时还对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进行严格把关。
2.夯基础,健全基层组织
学校独立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和纪委监察室等,通过选举产生结构功能完整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学校按照“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党总支由3个增加到10个,党支部由17个增加到22个,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此外,学校清理整改党员档案882份,纠正大小问题24 732人次。学校董事会和行政班子协调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经费预算、办公条件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3.管大局,严格对标对表
学校严格对照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制定了《关于构建党建工作总体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党组织工作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编印了《党建工作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制定》《党员发展指南》《支部五化建设易错预防指南》等工作指南。学校严格把握支部建设标准,按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场所议事的“四有”目标,实施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五化”建设。所有支部都做到了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学校按照“一支部一特色”的思路,鼓励学院党组织争创“标杆院系”,基层党支部争创“样板支部”。同时,学校还开展“亮身份、作表率、当模范”主题活动,凸显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经过努力,学校获得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标杆院系1个。
二、聚焦主线,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1.打造思政教育“主阵地”
学校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建设主题文化墙、廉洁文化墙,新建校史馆,增设文化小景31处和文化长廊5处;注重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宿舍、党员示范宿舍创建工作,通过创建一间宿舍,带动一个楼层,激活一栋公寓,“宿”力新风,“寓”人塑魂,每年评选表彰学习之室、党员示范室、艺术创意室、文明卫生室,让宿舍成为文明健康的学习场所,成为提升素质的教育场所;注重网络平台的搭建,将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作为思政教学主阵地,成立新媒体中心,共享校外网络资源,组建校园新媒体矩阵;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文明进校园等活动,积极培养网络力量,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宣传队伍,以重大节日节点为契机,精心策划并制作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形式生动的新媒体产品。
2.强化思政教育“主课堂”
学校建立了党委直接领导、校行政组织实施、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制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形成以理论教学为核心、实践教学为重点、网络课堂为补充的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学校充分发挥党支部、团委、学生社团的带头作用,组织开展专业学习、学术探讨、社会实践、技能交流等课堂教学活动289场次,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学生接触党建和思政教育的机会,确保课程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先后有43个项目被立项为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其中13个项目获省级立项。
3.拓宽思政教育“主渠道”
一是配齐思政队伍。学校建立了以思政课教师、党员干部、辅导员为主体的思政教育队伍,按规定配足配强辅导员。全校有专职辅导员90名,师生比1∶171。学校每年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表彰优秀辅导员。学校配齐了心理健康专任教师,以“每周一活动”为基础,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二是坚持以文化人。学校成立文化社团,将常德丝弦、湘北大鼓、桃源刺绣等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开展“月月红”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现有文化社团48个,先后组织开展“我与湖应”主题征文比赛、“光影湖应”短视频比赛,举办青年文化艺术节、“同德杯”辩论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华经典诵、月月家书以及“一院一品”等文化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三是延伸实践课堂。学校每年组织校内公益性劳动500余次,参加人次近10万。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青年大学习”网络课堂,2022年参与率多次名列全省高校第一。在湖南省2022年消费帮扶营销大赛中,学校参与人数居全省高校第一。农林科技学院的“农之队”乡村振兴服务团,文化传媒学院的“书香教室”,经济管理学院的“湖应善行路”,外国语学院的“白云志愿者”等,皆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三、聚焦主业,激发“三个融合”新动能
1.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
学校建立健全党建与教育教学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机制,推进“双培养”工程,让党员成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例如,园林、视觉传达设计、行政管理3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政府经济学”“交互设计专题”等14门课程被评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成4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荣誉196项。
2.推进党建与科技创新融合
学校将党小组建在学科和科技创新团队上,充分发挥党小组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融党建于科研之中,学校建立了湘西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5个省级中心和湖南省水产养殖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4个省级基地,设立创新创业工作坊22个、工作室45个,先后与近170家企业及政府机关单位签署校企、校地联合办学及“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协议,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97个,输送应用型、创新型人才50 000多人。在学校获批的工作室和创新团队中,党员占比86%。
3.推进党建与地方经济融合
学校党委发挥独特优势,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联系,找准在服务地方发展中的定位,为乡村振兴、地方产业布局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共同写好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学校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并承办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峰会。学校有6个二级学院党总支建立了对口扶贫点,派出科技特派员驻点跟进,先后与700多个乡村建立对口关系。学校参与的永顺县高坪乡那丘村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桃源县栖凤山田园小镇玻璃温室规划设计等,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农林科技、设计艺术等学院师生党员深入桃花源镇黄土坡村,指导科学稻虾养殖和茶叶栽培,参与示范户庭院设计和村标村识设计,彰显科技兴农的正能量。机电学院党总支主动与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电子商务产业进行对接,每年为他们提供上百名优秀毕业生。
新时代,学校将继续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不断完善“三个聚焦”,培育出一批党建“领军”人物、教师党员“双带”能人、学生党员“双为”积极分子,做好做实学校的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健康高质量发展。
(作者:覃佐媛,系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