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特色定位

特色定位

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建设的“灵魂”
发布时间:2018/5/29 0:00:00 已阅读:279 次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列表

  在信息化时代,学校需要主动将自己的品牌打出去,赢得社会与家长的青睐,需要将自己的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宣传出去,辐射到更多的学校。学校品牌的根基和灵魂是学校文化,学校品牌的塑造之路必须通过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根基”与“灵魂”
  谈到学校品牌建设,首要想到的是“学校文化”,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根基与灵魂,脱离学校自身文化建设的“品牌形象”是虚假、不真实的。
  (一)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
  学校品牌是指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是指具有一定知名度、赞誉度的学校综合内涵的概括,凝聚在学校的名称、标志和教学设施、师资、校园文化等要素,它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品质、教育特色、经营机制以及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学校品牌的建立是基于学校文化的,是学校文化对外的表现。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内在属性,学校文化包含着物质、行为、精神的一切文化现象,是学校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
  (二)品牌是学校优秀文化的外在表现
  百年名校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学校文化;二是累累硕果赢得了公众口碑,凝结为学校的品牌。一所学校的优秀文化是在不断成长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价值选择从而积淀而成的。品牌是学校办学品质的标志,是学校优秀文化的外在表现。优秀的办学品质表现在学校诸多方面,如优质的办学质量、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优美的学校环境布置、丰富的课程设置、科学的办学理念等。但无论学校品牌以什么形式表现,其核心内涵都离不开学校文化,都是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少学校在品牌培育中,不惜花费财力和人力打造校园环境、更换教学设备进行外部包装,这些做法都脱离了学校自身内在文化建设,追求外在的包装与建设,显得肤浅而缺乏长久生命力。学校的品牌虽然需要系统的“包装”,但真正彰显学校实力的是基于学校内在文化生成的。
  文化建设乱象遮蔽学校品牌繁荣背后的“假象”
  当前,学校品牌建设成为一股“热潮”,各个学校开展的轰轰烈烈,但是有些学校并没有理清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品牌建设的关系,颠倒了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建设的关系,脱离学校文化,或者进行虚假的文化建设,从而梳理所谓的“学校品牌”。学校有了“品牌”,却没有文化,或者说没有体现学校的“真文化”。这些品牌建设繁荣局面的背后,反映的是学校文化建设乱象。
  (一)违背育人价值与规律,宣扬“考试文化”
  在一些学校里,经常见到一些引领学生冲刺分数的标语与宣传图片,墙壁上、教室里、宣传栏中,满眼是刺激学生学习神经的文字、图片。这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已经陷入十分典型的“囚徒困境”,所有人都是受害者,但没有人愿意第一个住手。这种宣扬分数、追求应试的学校行为及理念文化是违背青少年健康发展规律的。另外学校对外宣传时,以“升学率”、成绩排名为主要内容,学生成绩虽然一定能反映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但是更应该看重的是,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具有的鲜明的学校特质,学校文化更应该体现在“人”的身上。
  (二)忽略自身历史与特色,打造“拼凑文化”
  当前提倡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各个学校为响应上级的号召,纷纷大张旗鼓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品牌建设。但是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却忽视学校自身特色与发展历史,盲目跟风,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东拼西凑形成所谓“自己的学校文化”。这样的文化建设犹如没有基底的“空中楼阁”,是没有生命力的。行走在“拼凑文化”的校园里,似乎能发现管理者的用心,但也能感觉到他们的用心毫无根基。换了校长后,这样的文化建设可能就被“扔”到一边、束之高阁了。所以,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是基于自身历史和发展特色,具有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鲜明的学校个性。
  (三)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梳理,建设“大杂烩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一所学校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是体现在师生骨子里的精气神,反映的是一所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建设一定有一条主线,这条主线是贯穿学校发展历史进程中,随着学校的发展体现在历代师生的思想观念与行动中。目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学校历史发展的系统梳理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不明确且缺乏主题,无法适应学校发展。所以,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时有必要系统梳理自身发展历史,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明确主题以系统建设学校文化。
  基于学校文化建设乱象的“虚假品牌学校”形成原因
  如上,种种虚假的学校文化建设中,为设计而设计、为品牌打造品牌,展现出来的只是虚假的文化、虚假的品牌。分析上述文化建设乱象的原因,不难发现,当前的学校管理与建设中存在功利主义心态,而且部分学校忽视了其同其他企业机构的本质区别。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培养出来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学校的品牌建设及文化建设要考虑到学校中的师生群体。
  (一)功利主义价值观念影响
  由于社会公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社会对学校的功利性评价、行政部门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校长的唯一尺度,一些学校管理者因忙于追求眼前的升学率而忽略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积淀的过程。而且,近年来学校特色发展、学校文化建设成为当下基础教育的一股热潮,不谈好像就落伍于时代的发展,就跟不上教育的发展节奏,估计是功利主义的节奏。为了赶上这股“热潮”,有的学校花钱请专家对学校进行文化包装;有的学校照搬照抄其他学校文化建设经验;也有些学校一开始召集师生轰轰烈烈开展也,过一段时间就搁置不管,虎头蛇尾。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持续进行并不断更新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一些学校文化建设乱象就是因为部分学校管理者急功近利、追求政绩等功利主义观念导致的。
  (二)学校文化建设脱离育人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育人”这一核心追求。有些学校管理者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并没有遵循“学生的健康成长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没有把主要精力和资源花在教师素质提升、学生潜能开发、管理制度完善、教学与课程研究以及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上,而是花费财力和人力拉关系、找门路进行包装宣传。长此以往,此类学校会因没有教育教学质量作保证,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学校文化建设中,无论是从外在的物质文化建设,还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都应该反映在服务师生成长上。在当前越来越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学校文化建设不应该仅仅停留于简单提口号、跟风走,而是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一核心追求,依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要求,做好育人工作。
  (三)学校文化建设远离师生
  文化含义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是“人”,文化是由“人”、人的“思想认知”和“行为符号”三个要素构成的社会现象,其中“人”是载体要素,“思想认知”是核心要素,“行为符号”是外显要素。文化是与人共生的现象,学校文化的载体是学校中的人,即教师和学生,所以,学校文化建设是基于师生并表现在师生思想行为中的,远离师生的学校文化是虚伪的、不真实的。学校文化建设不仅要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要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化为全体师生的思想意识,渗透到全体师生的言谈举止上,流淌在全体师生的血液中,成为学校共同的行动准则。一些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根据管理者个人喜好和理想追求进行文化建设,但却没有得到广大师生认同,表现出学校文化与师生行为“两张皮”的现象。
  学校品牌建设要彰显内力,突出文化特性
  学校品牌建设的第一步是要梳理学校文化建设,只有明确自身文化建设的主题,并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任务,把学校文化精神落实到每一位师生身上,内化为他们自觉的理想追求与行为方式,学校的品牌才能真正“活”起来。所以,我们这里重点梳理学校文化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一)从自身历史积淀中形成学校文化建设主题
  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各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从自身历史积淀中形成的校园文化的基本特点是贴近学校实际,浑然天成,学校管理者有自己的文化拓展思路,根据学校自身历史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文化,围绕主题深入研究、创造与提炼。
  无论历史的短长,每所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尤其对于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漫长的学校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间必然蕴含着能够代代相传的某种精神脉络。因此,通过对学校历史的细致梳理,能更好地把握学校文化发展的个性特征,深入挖掘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
  (二)在文化传承中不断创新育人理念
  优秀的学校不仅要有传承的优秀基因,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只有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使其成为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注重寻根固本,重视文化基因,继承学校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创新学校文化,使学校文化能够与时俱进,能够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地方对教育的需求重新调整、推新、再塑核心价值观。学校应该不断在时代的呼唤下积极进行文化推新。而要进行文化推新首先就要进行办学理念推新,就是基于学校优秀的精神传统,以当代学校文化战略策划中全新的办学理念结构框架为参照,完善甚至再造办学的价值观体系,以达到增强学校文化的精神力、提升内涵品位的目的。
  (三)学校文化建设体现在学校整体育人过程中
  优秀的学校文化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内含于学校管理者、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内心深处对教育本质、教育行为的基本文化修养和文化内涵,即“内含于心的教育文化”;二是学校办学的外在文化表现,如办学理念的表述、育人目标的描述、管理制度的建立、课程选择和设置、师生关系的营造、学校环境的设计等,即“外显的学校教育文化”;三是融合社区和家长的学校教育文化的社会认同,因为学校具有影响家长和社会教育文化的责任。
  因此,评价一所学校,首先看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体现了尊重人的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文化。其次,看学校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民主管理文化,营造了和谐的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和建立了团结向上的人际文化、是否形成了学校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机制,促进了学校的继承发展和持续发展。再次,看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健康发展的科学教育文化,切实提高课程和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最后,是否用先进的教育文化主动影响社会和家长,并得到他们的认同,形成校内外和谐的尊重教育规律的文化生态,使学校成为百姓满意的优质学校。
  学校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夯实基础,打牢根基。这个根基,就是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品牌是百姓对学校的认可,师生对学校的褒奖,是社会形成的口碑,更是学校文化内化而成的积累过程,体现在学校优美的环境建设过程中,体现在课堂内智慧的思辩中,体现在民主科学的规范中,体现在价值的正确选择与判断中,体现在教师自信和持续激情中,更是展现在学生阳光快乐、奋发进取的脸庞上。
来源: 未来教育家杂志
供稿人:欧阳勋

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网站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07023号-1
湖南中虎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八一路417号

0731-82561769 / 8441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