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发展
把教育作为拔穷根的根本之策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省委书记(省长)笔谈
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概括了我国教育发展“九个坚持”的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治性、战略性,是指导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事业规律性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和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教育特别关心、格外关注。2011年,习近平到贵州调研期间专程到贵州大学考察,勉励学子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基层一线教师,与正在北师大参加“国培计划”的贵州教师亲切交流,指出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期间专门到贵阳清镇职教城考察,深刻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求西部的教师,特别是贵州的教师,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活动,特意点名教师代表黄俊琼发言,表示希望听到基层教师的心声。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贵州教育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和对贵州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拔穷根的根本之策,举全省之力发展教育事业。我们持续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6%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教育“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和“4+2”教育突破工程,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率先为所有乡村中小学配备校医,率先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免除学杂费,率先实施全省范围的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教育事业实现大踏步前进。
今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毕节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教育关乎贵州脱贫攻坚,教育关乎贵州长远发展。无论是从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来看,还是从增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潜力和支撑来看,都需要把教育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后发赶超的战略布局统筹谋划、推动落实,在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补齐教育短板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
一、坚持教育优先的鲜明导向,下好推动贵州各项事业发展的先手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对贵州来说,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关键时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必须下好下实的重要先手棋。
把加强教育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把教育作为脱贫攻坚重大举措,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脱贫攻坚硬仗,构建“校农结合”“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入实施学生精准资助、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倾斜等“1+N”计划。
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大责任担当。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前瞻规划布局城镇学校建设,运用大数据手段使农村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加快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率先在西部地区完成县域内教育均衡。
把重点保障教育投入作为重要工作举措。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持续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6%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二、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贵州要实现后发赶超,必须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和高素质的建设者。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持续深入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结合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坚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六个方面”要求,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增强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坚持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对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进行设计,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巩固队伍建设的基础作用,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结合贵州实际,必须按照“四有”“三者”的目标,持之以恒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的第一标准。持续开展优秀教师、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探索不合格师资退出机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完善大中小幼递进衔接的德育体系,深入挖掘各地蕴含的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三线文化等,增强环境育人功能。
把尊师重教作为主流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打造教师职业的荣誉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让教师从“教书匠”成为“大先生”,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把乡村一线作为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大农村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教育投入更多地向乡村教师倾斜,实施贵州乡村名师、乡村教育家培养计划,完善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探索促进优秀教师向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流动的激励机制。
四、抓住深化改革的关键举措,不断激发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活力。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教育事业的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当前,贵州教育还存在一系列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把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开,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有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脱贫攻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领域,加快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加强重点课题研究攻关,努力形成更多成果,为全省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有力提高教育开放水平。用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教育合作、人文交流高端平台,着力深化同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推动贵州教育更好“引进来”“走出去”。
五、突出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领域,是党领导的坚强阵地,必须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始终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结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引导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的党组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践行“两个坚决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不断压实工作责任。把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各级党委的重要责任,将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做到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自觉主动关注和解决教育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切实履行党建职责。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领域,重点推进高校、农村中小学、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中共贵州省委书记 孙志刚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9日第1版 版名:要闻
责任编辑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