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应对新高考: 心理教育新任务
何东涛 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浙江省政府第十届、第十一届兼职督学,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浙江省发展心理学会理事。
备受全国瞩目的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的考试计分方式和高校招生录取,与沿用了几十年、大家都熟悉的高考招生方案相比,有了颠覆性的变革。以自选式考试、分专业录取为特征的新高考方案,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学校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做主,开展“学习的革命”。
但是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情况并不像预料的那样愉快易行。面对选择之纠结的新高考,学生和家长会变得十分焦虑,甚至某些高中学校也会因为各种因素强制学生选择。由此带来一些新问题,显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需要有新作为。
面对新高考,我们需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权。以小谢同学为例:高二开学,她总是焦躁不安、失眠,有时还会哭泣,不愿意去学校。她的物理成绩一直不好,初中时上课就经常听不懂,慢慢地越来越抵触学习这门课。上了高中遇到高考改革,本想不选物理,但是父母却执意要孩子将之作为高考科目,理由是:选考物理将来在选大学和专业上会有更多机会,现在孩子学不好物理是还不够努力。拗不过父母的她却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高一期末考试成绩仍很不理想,于是心理上就承受不住了。新高考背景下,选考科目与今后的专业选择、职业选择都是息息相关的。选考什么科目要根据孩子的职业规划,前提是学生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学科的学习有决心。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只有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努力才是有效的。学校要通过生涯规划等多种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对选考科目的自我效能感;提供多种选择范式,扩大学生选择的视野空间,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
在为学生解读好新高考录取原则的同时,还要清晰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对孩子今后专业选择的价值。五花八门的选修课好像与高考“八竿子打不到”,学这些到底有什么用?其实,这些看似没用的选修课正是开启孩子未来选择、开启孩子职业兴趣的“敲门砖”。举例来说,孩子上了财经类选修课,一下子觉得太有趣了,喜欢上了,他就会考虑:以后如果报考国际贸易专业,大学对高中基础学科有何要求?我又需要选考哪几门?要选考的那些科目,我就要特别努力学习了,而且下个学期要争取报名参加这些科目的拓展性课程,进行更深更广泛的学习。所以,如果不是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结束三年高中学习以后也还是没有什么兴趣点,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这才是更值得担心的。我们的做法是首先鼓励高一学生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再启发他们去了解以后的专业职业,从而激发大家的学习内驱力,学习效率会更佳。
在新高考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不但涉及孩子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选择、选考科目的选择和大学专业的选择,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幸福感。学校应帮助家长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和重视。高中学校现在配有专兼职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师,教师全员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指导。学生通过与导师交流,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点,包括职业兴趣、性格、能力特长、职业价值观等等;导师会启发和指导学生去了解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然后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高中三年甚至大学的学习。家长应该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并且配合学校,让孩子去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讲讲自己的职业生涯故事,或者帮助孩子寻找身边的职业资源,帮助孩子去了解去实践;还可以询问一下孩子的规划,提提问题和建议。这对于学生填报志愿至关重要,因为新高考是“专业+学校”填报模式,没有专业方向就无法填报志愿。
“决策”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选择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是孩子成长的标志,是社会化的重要基础。高考综合改革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新载体:通过学生自己选择高考科目,提高自我效能,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好机会。学校和父母不随意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应该创造更多有利条件,积极鼓励孩子大胆探索,乘新高考的东风“变道超车”,走出一条自己的独特成功之路。这也是高考综合改革的终极目标。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10日第7版 版名:校长周刊·实务
责任编辑 胜利